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看_好紧好大快点舒服使劲_乱爱性全过程小说_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資訊

慶祝改革開放40年,我國基礎測繪40年成就綜述

發布日期:2018-10-31 00:00 瀏覽量:10293


四十年臥薪嘗膽,中華民族挺起了脊梁

 

四十年奮發圖強,中華兒女譜寫了詩章

 

四十年砥礪前行,神州大地豐收了碩果

 

四十年攜手并進,改革開放播下了希望



原標題:

 

豐富地信資源 夯實立業之基

—— 我國基礎測繪40年成就綜述

文/王瑜婷 


40年風云激蕩,舊貌換新顏。在改革開放號角的催征下,中華兒女團結一心、艱苦奮斗,在神州大地譜寫錦繡詩篇。

 

測繪地理信息事業40年的發展同樣異彩紛呈。尤其是基礎測繪工作的嬗變和飛躍,堪稱測繪地理信息改革發展的一個縮影。40年勵精圖治,測繪人認真落實《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著力加強基礎測繪建設,加快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用智慧和汗水積淀了豐富的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為開拓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使我國地理信息資源建設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80年代的測繪.jpg

圖片來源于網絡

 

緊跟時代,用拼搏抒寫改革創新發展的輝煌篇章

 

基礎測繪是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地理信息的基礎性、公益性事業,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更是測繪地理信息事業的立業之基。改革開放40年,我國基礎測繪取得跨越式發展,技術能力顯著提升,信息資源結構和質量不斷完善,保障服務價值得到充分彰顯。

 

沐浴在改革開放的春風里,測繪人用熱血和奉獻,用拼搏和汗水,推進基礎測繪建設厚積薄發。從建立1980西安坐標系,到全面推廣應用與國際接軌的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從肩挑背扛建設我國第一代測繪基準,到建成現代化測繪基準體系;從西部200萬平方公里1:5萬地形圖長期空白,到實現1:5萬、1:25萬、1:100萬基礎地理信息覆蓋全部陸地國土并每年更新……基礎測繪事業令人振奮的躍升讓人不禁感嘆:測繪地理信息強國的夢想正在測繪人手中一步步變為現實!從起于累土,到九層之臺,基礎測繪成為測繪地理信息事業40年改革創新發展的一個生動樣本。

 

回首40年,多少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歷歷在目……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傳統測繪業向現代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重要階段,基礎測繪工作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對地理信息的迫切需求為目標,取得一系列成果。尤其是1997年國家計委將基礎測繪正式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同時明確了基礎測繪分級管理原則,經費投入逐年遞增,為測繪事業長期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這一時期,傳統模擬測繪技術體系向現代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逐步轉變,衛星導航定位、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應用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地圖測制手段。通過實施國家基礎測繪設施重大專項,我國建成了十幾個具有一定規模的數字化測繪生產基地,大力開展數字化基礎地理信息規模化生產和應用服務,建成了全國1:2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和1:100萬地形數據庫、地名數據庫、數字高程模型庫等全國性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為國民經濟信息化提供了空間信息平臺。

 

 進入新世紀,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數字地球戰略引起各國高度重視,數字中國建設提上日程。2006年,國務院轉發《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06年—2020年)》,明確提出“基本建成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的目標。隨后,于2007年印發《關于加強測繪工作的意見》,2009年頒布《基礎測繪條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為推動基礎測繪快速發展創造了有力條件。測繪人應時而動、順勢而為,將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成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推進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作為重要任務,通過建設現代化測繪基準和空間定位服務系統,提高基礎地理信息影像獲取處理能力,推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建設,使我國基礎測繪實現騰飛。

 

到“十一五”末,我國建成了2000國家GPS大地控制網和2000國家重力基準網,似大地水準面精化工作取得新進展,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全面啟用,測繪基準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國區域地理信息資源最豐富、最權威的在線地圖服務網站——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天地圖開通,并產生深遠影響。數字城市建設花開神州,通過建設統一、標準、權威的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集成整合各種經濟社會和自然人文信息,有力提升了城市運行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水平。西部測圖、1:5萬數據庫更新兩項重大基礎測繪工程啟動實施,填補我國基礎地理信息空白、提高現勢性。航空航天遙感資料獲取發展迅猛,完成大量國家基礎航空攝影,建成國家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數據庫。海島(礁)測繪項目有序推進,實現地理信息覆蓋范圍從陸地向海洋的拓展。以衛星定位、遙感、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通信等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測繪技術全面取代傳統測繪技術測繪技術裝備與設施水平明顯提高。

 

“十二五”以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風起云涌,測繪技術與新興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給基礎測繪工作帶來顛覆性變革。2015年6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明確了2015至2030年全國基礎測繪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基礎測繪的公益性、戰略性地位進一步夯實。依據規劃,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確立了“加強基礎測繪、監測地理國情、強化公共服務、壯大地信產業、維護國家安全、建設測繪強國”的發展戰略,堅持把基礎測繪作為強基固本的工作抓緊抓實,加快建設新型基礎測繪體系,構建信息化測繪體系,不斷豐富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推進基礎地理信息資源由地上向地下、由陸地向海洋、由國內向國外、由靜態向動態、由有限要素向全要素、由定期更新向適時動態更新的戰略轉型。

 

這一時期,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成,1:5萬基礎地理信息首次覆蓋全部陸地國土,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實現常態化更新,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初步建成。高分辨率民用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01、02星成功發射,打破國外衛星影像產品長期壟斷的局面,緩解了地理信息資源獲取的瓶頸問題。地理國情監測被納入基礎測繪進行管理,給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抓手,一大批監測成果相繼問世,為領導科學決策、生態文明建設、國土空間規劃等提供了地理國情綜合服務。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與更新維護項目啟動實施,全面開啟建設測繪地理信息強國新征程。與此同時,數字攝影測量、高分辨率遙感影像數據一體化測圖、無人機航空攝影傾斜攝影測量、移動道路測量、航空數碼相機、地理國情監測車等測繪高新技術和裝備得到普及應用,極大提升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獲取、處理、服務能力,以基礎地理信息獲取立體化實時化、處理自動化智能化、服務網絡化社會化為特征的信息化測繪體系初步建立。


測繪.jpg

                                                                  上世紀80年代,測繪人員開展南極長城站天文觀測


重大工程,吹響向測繪地理信息強國進軍的號角

 

改革開放40年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始終以地理信息資源建設邁入世界先進行列為目標,著力通過大項目帶動事業大發展,精心設計、扎實開展了一系列國家基礎測繪重大工程,使基礎測繪保障服務水平大幅提升。

 

西部測圖填補空白。長期以來,在我國西部南疆沙漠、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地區一直存在約200多萬平方公里的1:5萬地形圖空白區。2006年,測繪地理信息部門組織實施了國家西部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工程。5年時間里,在祖國西部的廣大區域內,13個工程承擔單位投入7500余人次,在三江源、青藏高原、塔克拉瑪干沙漠等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地區長年鏖戰,克服各種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圓滿完成了6個品種5032幅、3.2萬余張1:5萬地形圖空白區測圖任務,結束了我國西部國土無1:5萬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的歷史,實現了1:5萬地形圖對我國陸地國土的全覆蓋,這是中國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工程成果用于援藏援疆工作、西部基礎設施規劃建設、三江源生態保護、玉樹地震和舟曲泥石流應急救災、旅游規劃開發等領域,在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重大工程建設、政府決策和信息化管理、資源勘探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實現動態更新。隨著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業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現勢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測繪地理信息部門陸續實施了1:25萬、1:5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工程,極大豐富了數據內容,提升了整體現勢性,實現了地理信息數據“從有到優、從舊到新”的根本轉變。從“十二五”開始,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方式由定期、全面更新過渡到按要素動態更新,實現每年推出一個新版本。同時構建了數據庫聯動更新技術體系,利用1:5萬數據庫增量成果快速聯動更新1:25萬、1:100萬數據庫。向政府決策、電子政務、資源勘查、水利普查、交通運輸、能源利用、環境保護、應急救災、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國防建設等領域提供了大量更新成果,更好地滿足了各行各業和社會公眾的需求,贏得社會各界的好評。

 

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建成。2012年6月,“十二五”國家重大測繪專項——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一期工程啟動實施。2017年4月,工程圓滿完成,構建了由360座基站組成的國家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網建設和由4500點組成的衛星大地控制網,共同組成新一代國家大地基準框架;新建、改建26327個高程控制點,布設12.6萬公里的國家一等水準網,形成國家現代高程基準,尤其是西部5400公里的水準環是目前世界上最長、平均海拔最高的水準環,并首次實現閉合,達到我國一等水準觀測的歷史最好水平;新建50個國家重力基準點,進一步完善了國家重力基準體系;構建了國家測繪基準管理服務系統,實現了測繪基準數據傳輸、存儲、處理、服務的一體化和實時化。工程建立的以高精度、三維、動態、陸海統一為特征的現代基準體系,顯著提升了我國大地基準、高程基準、重力基準的現勢性、完整性和精確度,改變了傳統繁重的測繪作業模式,極大提升了測繪生產效率。為加強基準體系的動態維持,提升高精度位置服務能力,測繪地理信息部門又建成了由2700多個基準站點組成的全國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這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覆蓋范圍最廣的導航定位服務系統,可向用戶提供分米級、厘米級實時導航定位服務和毫米級事后定位服務。

 

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取全面提升。航空航天遙感影像是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的主要數據源,國家財政列專項經費支持基礎航空攝影計劃實施。近年來,測繪地理信息部門不斷完善影像采購政策,大力推進共建共享,遙感影像獲取統籌協調機制基本形成,開展基礎航空攝影700余萬平方公里,并形成了雷達影像、激光影像數據獲取能力。尤為可喜的是,我國民用高分辨率立體測繪衛星資源三號衛星01星、02星成功發射,開啟我國自主航天遙感新時代。資三衛星應用6年來,為全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更新、地理國情監測、全球地理信息資源開發、天地圖建設等國家重大測繪工程及國土、農業、水利、交通、環保和減災等行業的2200余家國內外用戶提供了3億多平方公里高精度、高鮮度的衛星影像產品與服務,并在31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資源三號影像云服務平臺,服務省級基礎測繪和應用。

 

海島(礁)測繪取得突破。為維護我國海洋權益,促進海洋經濟發展,2009年我國啟動實施了海島(礁)測繪工程。一期工程建設于2014年1月竣工,初步建立了陸海一致的高精度海島(礁)測繪基準體系,查明了海島(礁)的數量、位置及分布,完成了6000余個重點海島測圖,建立了海島(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和應用系統,完成了190萬平方公里覆蓋近海海域航天影像和6萬平方公里近海海域航空影像獲取,豐富了海島(礁)測繪影像數據資料,為我國海島(礁)開發利用提供了基礎地理信息。

 

40年風雨兼程,測繪人始終把基礎測繪這個立業之基放在核心地位,從未停下探索前行的腳步。珠峰復測舉世矚目,世界第一高峰有了權威的新身高;極地測繪填補空白,有力保障我國極地科考事業;“一村一圖”工程,建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邊界勘界測繪,為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及周邊穩定提供技術支撐;長城長度測量,守護國家歷史文化瑰寶;名山高程測量,促進大眾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認知和熱愛……這一系列重大工程都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極大提升了測繪工作的知名度,為事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測繪.jpg

 圖片來源于網絡


接續奮斗,揭開服務美麗中國建設的歷史新畫卷

 

40年不懈努力,40年接續奮斗,測繪人用智慧和汗水收獲了基礎測繪建設的累累碩果——

 

基礎地理信息資源更加豐富。目前,1:5萬、1:25萬、1:100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覆蓋了我國全部陸地國土并實現年度更新,1:1萬地形數據覆蓋全國58%的陸地國土,大比例尺數據覆蓋大部分城鎮地區;優于1米的高分辨率遙感影像覆蓋全國陸地國土,完成基礎航空攝影700余萬平方公里,資源三號衛星獲取了1.1億平方公里全球影像;摸清了海島礁數量和分布,極地測繪成果不斷填補空白。各個時期、各種精度、各類形式、各樣載體的地理信息資源,為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點工作提供了基礎保障,成為政府宏觀調控、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生產技術體系基本成熟。以衛星導航定位、航空航天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為代表的測繪高新技術和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數字航空攝影測量、無人機航攝、激光雷達掃描、高性能影像處理等高新技術裝備得到普及,形成了天空地一體化的數據獲取體系,多源、海量地理信息數據處理能力顯著增強,基礎測繪數據獲取、傳輸、處理、存儲、分析、服務全鏈條技術體系基本成熟。

 

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測繪法》為核心,《基礎測繪條例》以及相關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性法規為主體的法律法規體系,明確和強化了基礎測繪的法定職責、概念內涵、建設內容、體制機制,推動了基礎測繪工作步入法制化軌道,為基礎測繪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應用服務成效顯著。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實際需求,不斷拓展基礎測繪應用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全方位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向多個部門和各地政府無償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建立了地理信息共建共享機制,促進了各領域資源的共享和開發利用。豐富、詳實、現勢的基礎地理信息在政府決策、電子政務、城市管理、資源勘查、土地調查、主體功能區規劃、交通運輸、環境保護、應急救災、基礎設施建設、科學研究、國防建設、大眾生活等領域發揮了巨大作用,測繪地理信息的價值得到彰顯,成為不可或缺的戰略性資源。

 

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新時代的朝陽已躍上地平線,照亮中國人民砥礪奮進的前行之路。黨的十九大勾畫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偉大藍圖,國家各項重大戰略的實施,客觀上要求基礎測繪在工作內容、服務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不斷創新。測繪地理信息與自然資源管理的深度融合,更是賦予基礎測繪工作新的內涵。推進基礎測繪向新型基礎測繪轉型升級,成為測繪人新的職責和使命。

 

站在新時代的起跑線上,測繪人正把全面建設新型基礎測繪作為重點任務,圍繞“全國覆蓋、海陸兼顧、內外結合、聯動更新、按需服務、開放共享”的總體目標,將新理念、新舉措落實到管理、生產、服務各個環節,不斷完善新型基礎測繪體系,為自然資源事業創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服務生態文明建設和自然資源科學管理、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洪流中,不忘初心、破浪揚帆、逐夢前行。

 

版權聲明:文章來源于中國測繪新聞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及刊載媒體所有,如本文中圖片或文字侵犯您的權益,請聯系我們。


猜你喜歡

LiDAR技術在山區道路勘察測量中的應用


防汛抗旱三維電子沙盤建設涉及到哪些技術?


20180529113311-6366319039106200486750652.jpg

猜你喜歡

相關設備
推薦服務
相關案例
新聞資訊

聯系方式

電話:025-83216189

郵箱:frank.zhao@feiyantech.com

地址: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紅山街道領智路56
號星河World產業園3號樓北8樓

微信公眾號

總經理微信

025-83216189